智能型虫情测报灯掌握害虫迁入高峰期
来源: 类别:技术文章 更新时间:2014-7-10 阅读2034次
智能型虫情测报灯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迁飞性害虫的诱集效果十分明显。迁飞性害虫发生有突增突减的特点,稻纵卷叶螟幼虫发生期的预测多采用田间赶蛾法,稻飞虱的预测多采用拍盘法。这些方法需要在多种类型的田块中取样,劳动强度大,且各类型田块所占比例不易掌握,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在两次调查的间隔期间迁入,则更难以判断准确的迁入时间。田间调查还会受到天气状况、药剂防治、禾苗长势、地理位置、计数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测报的工作中,测报灯诱集害虫的数量可以作为预测预报的重要依据,所诱集成虫数量的消长情况能准确地预报害虫的发生期和发生量。
2007 年稻飞虱迁飞十分活跃,3月1日开灯,当天虫袋中即有落虫; 5月22-23日玉田测报点测报灯诱集的虫量突然增多,6月份形成多个高峰期,且峰期长; 6 月 25 日之前测报灯诱集的虫量较高,6 月 17 -23 日 7 d 共诱集稻飞虱 47318 头。以此为依据及时发布稻飞虱大发生的警报,由于防治及时,虫口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8年7月19-26 日,8月1 -4日、14-19日、27-31日玉田、潭头测报点( 另外两个测报点的测报灯发生故障) 稻纵卷叶螟出现4次明显的迁入高峰期,潭头测报点7月22日虫量336头,8月2日140 头,8月15日864头,8月30日168头 。以此为依据发布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警报,将晚稻前中期该虫为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智能型虫情测报灯的几点改进建议:实际应用中发现雨控器并不适用于南方多雨水的地区,特别是5-7月份的梅雨季节,灯下时常有害虫迁入,但由于雨控熄灯,导致数据失去完整性和准确性。笔者尝试停用雨控器,在原有遮雨棚上加盖直径为1.8-2.0m的大雨棚,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雨水进入诱虫袋,降低雨水对灯体及内部电器的损坏,测报灯也不会因为小雨而熄灯,实际应用效果良好。但遇上8-10月份的台风暴雨天气,则要手动关灯。上述问题需要厂家的技术人员深入研究降雨强度与害虫灯下迁入之间的关系,并解决这个矛盾,根据降雨强度智能开关灯,这样既能节约用电,又不影响灯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