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虫情测报灯防治玉米螟
来源: 类别:行业资讯 更新时间:2014-11-6 阅读2029次
控制玉米螟的危害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生产上采用的舫治措施主要有赤眼蜂、诱虫灯和白僵菌。智能型虫情测报灯是近年来研究出的一种防治措施,由于其特有的优点,自发明以来已迅速成为主要的防治措施之一。
玉米螟的越冬虫源主要集中在村屯内或附近的玉米秸秆垛或茬垛中越冬。李绵春报道,在玉米秸秆垛中越冬的虫源占15 %,茬垛中占20%,田间残株及其它场所仅占5%。王振营等(ms)通过人工标记放飞回收的试验表明,90%以上的玉米螟在方圆4km内飞行活动,没有远距离的迁飞,表明玉米螟的发生以当地虫源为主。
白天玉米螟成虫主要栖息在马铃薯、大豆田及地边的杂草中。在防治区和对照区,采用惊蛾法对这3种主要栖息地成虫数量的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防治区和对照区相比,大豆田螟蛾减少86.5%,马铃薯地减少78.4%,草地减少34.2%,主要栖息地平均减少蛾量66.4%。证明在玉米螟集中越冬的村屯内设置诱虫灯可有效地减少田间螟蛾的数量。3800株的田间卵量调查表明,设灯区和对照相比,卵量减少71.1%。防治效果与螟蛾数量的减少相近。
杀虫灯防治方法是将诱虫灯设在虫源集中地附近,通过诱杀越冬虫源的办法来减轻玉米螟害。方法简便,不用下田间即可防螟。灯光防治与其他防治措施相比,对环境无污染。从对天敌的影响来看,诱到的昆虫中,害虫占86.9%、益虫占13.1%;从数量上看,一灯十夜共诱虫7986头(不包括小型昆虫),其中害虫6690头、益虫1296头,占总量的16.2%。在益虫中绝大多数为草岭,占益虫总量的93.4%。灯诱到的草岭仅占农田草岭种群数量0.28%。
设有智能型虫情测报灯的附近田间草岭种群数量调查表明,被诱杀的草蛤仅占灯区田间草岭数量的0.8%一1%,所占比例极小,即对自然界草岭种群数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从设灯位置来看,灯设在村屯内,村屯的面积在自然界占的比例较小,即使对趋光性强的天敌数量也不会有大的影响。在灯下也未发现玉米螟的天敌。